在一列动车的窗外,城市景物快速流逝,提醒着我们与过去的联系。五十多年前,我们也曾坐在火车上,目睹家乡的一幕幕。那个时候,我们是特殊的“小兵”,大多数都是十五六岁,我当时才十四岁。那段经历,如同一段传奇,让我们成长为今天的人。
回想起当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的问题,有人坚信我们的火车是通过了那座桥梁,而有些战友则认为火车厢是被拖渡过江的。还有些好笑的事,比如大家竟然记不准坐的是哪种火车,一些人说是绿皮专列,而其他人则认为是一辆灰色的“闷罐子”。这些争论,不仅展现了我们的记忆模糊,也反映出我们已经老去。
从镇江出发,我们这批32位小兵中,只有20人能够齐聚一堂。这次旅行也是对往昔的一次追忆和告别。在部队或转业后,我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些成为职业军人,有些因为事务繁忙或健康问题无法参加。最令人惋惜的是,那位勇敢无畏、游泳技能卓越的琦战友,他未能见证这一刻的团聚。
我们的生活和训练让我们明白到了朴实农村兵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我们努力磨砺自己,用顽强意志克服各种挑战。我个人因视力问题,被留在连队继续执行职责,而我的伙伴们都被调到测绘大队工作。
尽管时间久远,但我仍记得仲歌喉如天籁,联谊会上他演唱《小白杨》;钱跳舞、甬擅乒乓球与羽毛球;春以镇江市老年乒乓球赛冠军自豪。而阿辉,以其独特魅力诠释《智斗》,我则朗诵东战友创作的大诗《欢聚》。每个人的才华,都使得那晚成为难忘之夜。
陈琦虽然不在,但他的英雄事迹依旧激励着我们。他一次救下溺水儿童的事迹,让我想起明同样英勇地推开即将撞上的姑娘,这两件事情让我感受到了他们深厚的情谊和牺牲精神。
联谊会结束后,我回到镇江,与辉和权准备送去纪念册给未能赴会的战友义和保。当我见到义,他正坐在门口,用双拐支撑身躯。我紧握他的手,将他扶至椅子上。他虽然病重三年来,但坚持活到今日,对此感到满足。
晚餐时分,“小兵”们再次聚首,每个人都显得疲惫而苍老。但话题就像过去一样热烈,他们谈论着战争中的往事、共同度过的人生关卡,以及彼此间深厚的情谊。在这个秋夜里,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灿烂而充满希望的时候,只是在身体上看起来更加衰弱一些。
就在大家享受美食之际,我宣布:“今天是我66岁生日!”我的朋友们惊喜交加,在祝福声中,我打开一个庆祝蛋糕,并邀请每位朋友尝一口。这份简单的小蛋糕,就像玉碗一般珍贵,它本应是我独享,却现在共享给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现在仍保持青春情怀的人们。一份甜蜜,是对他们生命中辛酸甘苦的一个致敬,也是一个愿望——愿所有“小兵”的生命都能拥有这样的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