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人们常说“朋友是麻烦出来的”,这句话不乏道理。过去,年轻人结婚时,购置家具、电器等必需品往往需要购物票,这些都可能引起麻烦。在相声中,有讽刺不正之风的作品,如高英培、范振钰的相声,那里的“万能胶”和徐姐至今仍被认为是经典人物。当时,资源稀缺和行业垄断为交友产生了功利性的土壤,因此有人以认识高层人的能力自豪,但这种交友显得过于功利。

如今,“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一口号依然存在,但它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有些人死缠烂打地想要进入所谓更高级别的圈子,只要加了某些人的微信,就以为自己已经成为其中一员。但实际上,这只是幻想。很多所谓的“朋友圈”建立在实力相当、势均力敌基础上的,而你若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与他们匹配,你只能是一种虚幻的情景,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现在网上还有许多关于如何快速建立有用的关系网络或优质的人脉圈子的付费课程,但我对此持怀疑态度。在我看来,只有当个人自身变得足够强大时,不用刻意去寻找关系,它们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如果你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实力,无论你如何努力建构的人脉,都只是一座沙堆。

苏东坡因其广泛的人际关系而闻名,他能够找到与朋友共同点,同时也能容忍彼此间的小矛盾。他曾与黄庭坚交好,即使两人性格迥异,也从未因此破裂。他们之间常开玩笑,将对方字体比作树梢挂蛇或者石压,从未放在心上。

交友应该谨慎但也不应苛求《世说新语》中的管宁割席绝交,与华歆绝缘,是因为两者小事争执,而非深仇大恨。一次,他们同时发现金子,一次门外官员轿舆经过,他们各表不同反应,被管宁视为见利忘义或攀附之举。这场分手后华歆竟成了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在魏文帝和魏明帝朝任职,其清廉之举令人敬佩。而华歆拒金一事,更展现了他品行高尚的一面,当面接受礼物却暗中归还,每个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提到,当他希望成为国会议员,并得到某位资深议员支持,他通过写信请求借阅那位议员珍贵藏书,最终赢得了这个议员的心,并成了好友。这一切都是因为共享阅读兴趣,使两个人跨越不同阶层成为了朋友,这也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