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家里煮了咸粥,熟悉的味道入口,我就会被深深的往事所触动。关于咸粥,记忆中有一段难忘的恩情,就像那久远的乡村风光,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成长于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时候,食品尤其是稀缺。我常常感到肚子里的空洞和饥饿,因为那些简单的食物几乎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挖野菜、捉田鸡、摸河蚌来充饥,但即便如此,也只能勉强度日。有时候,只能厚着脸皮去姨娘家的门口等待她的慷慨。

姨娘家位于县城南十里外的一个小村庄,那是一个水塘环绕的小屋群,其中一间半楼房是我曾经寻求庇护的地方。那间楼房简陋却温馨,有一条“冂”形水塘围绕在周围,小鱼跃出水面时伴随着微弱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在那里,我见证了表姐18岁嫁给汉口造纸厂工作的人,她美丽如画,却早早地离开了那个宁静而贫瘠的地方。

我与表弟会在村外放牛,在田埂上漫步,直到两头水牛肚子滚圆才将它们拴到祠堂前的牛桩上。我总是在灶门边帮忙烧火,或坐在门边的小矮凳上观察燕子飞翔,那些无忧无虑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楝树下鸟语花香,是那种让人感受到纯净与快乐的小径生活。

姨娘家的咸粥成为我度过困难时期的一份珍贵之物,它不仅填补了我的肚子,更让我感受到了别人的善意和关怀。当我开始工作后,为表姐邮寄红糖,这份小小的心意就像是一股暖流,将我们之间的情谊牢牢纽结起来。而后,当表哥调职时,他三天两头来找我聊聊天,这种亲切又自然的情谊,让我感觉自己的命运也变得更加宽广和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兄弟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各自盖起了宽敞的大房子,而他们孩子们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当年那份咸粥之恩,从未消散,它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是一种永恒且不可磨灭的情感。我愿用尽自己的一切去回报这份恩情,让这份感激的心灵伴随着我的整个生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