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结婚常常伴随着麻烦和困难。朋友们需要帮助买家具、缝纫机等必需品,更别提电冰箱和电视机了。相声作品中讽刺不正之风,让人深刻体会到那时的社会环境。而当时的人以认识行业垄断者为荣,这种功利性的交友方式显而易见地缺乏真诚。
“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话虽然被挂在嘴边,但它所包含的功利性很明显。在现代社会,有些人仍然追求进入更高层次的圈子,以微信上的加好友作为证明,其实这些所谓的“朋友圈”往往建立在能力或价值相当基础上。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量或者与圈子里的人匹配的价值,那么你的所谓“我的朋友谁谁谁”、“我和某某某很熟”,只能是一种虚幻的情景,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攀附行为。
现在网上还有关于如何快速构建有用的人脉圈子的付费课程,但这种方法并不靠谱。在我看来,只有你自己强大了,不用刻意去寻找“人脉”,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会主动来找你;如果你能力不足,就算费心建起了所谓的社交网络,也不过是沙上建筑。
苏东坡他的交友境界非常高,他能够找到与朋友共同点,同时也能够容忍彼此之间的小矛盾。黄庭坚虽然性格与他不同,但两人却是挚友,他们之间甚至还开玩笑互嘲对方字体,而后都能哈哈大笑,没有任何芥蒂。
《世说新语》中的管宁割席绝交,与华歆分手,并非因为大的争执,而仅仅是因为一些小事,如发现金子时各自反应不同,或者看到官员轿舆前呼后拥而过,都被管宁视为不端行为,因此决定割席。这反映出管宁对礼仪和品行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华歆的一些表现感到失望。但华歆后来成为了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在魏文帝和魏明帝两朝任职,最终因其清廉著称,被赐予御衣,并给妻儿做衣服,还拒绝接受宫廷赏赐,显示出了他的高洁品行。
富兰克林曾经通过写信请求借阅一部珍贵书籍,最终获得了国会议员支持并成为其好友,这一切都是基于他们对阅读这一共同兴趣产生共鸣。这也是一种独特且可贵的交友方式,它超越了权力、财富等表面层面的联系,达到了精神层面的理解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