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红烧蹄髈:传承乡间厨艺的友情故事

在水乡周庄的一次旅行中,我被店铺陈列的“万三蹄”吸引,想起了已经去世十余年的我爷爷。作为一名乡间厨子,爷爷以家常菜著称,擅长烹饪油炸肉丸、糖醋排骨和红烧羊肉,但最让我怀念的是他的红烧蹄髈。

小时候,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我们家很少吃荤菜。但有时,如果能捞上几块豆腐、炒一盘豆芽或者买几条便宜的鱼,小孩子们都会兴奋得直蹦直跳。我不仅会吃,而且学会了自己烹饪,这全都是受到了爷爷影响。

乡亲们热情好客,每当大事发生,他们都会请来多位厨师做客,以流水席为主。在这样的宴席上,最忙碌的地方就是厨房。尽管我看不下去,但我总是希望能在那里学习与观摩。我尤其喜欢看着他用锅铲翻炒,那股热汗淋漓的气息,让人仿佛也沁出了汗珠。

蹄髈犹如牡丹,有着天生富贵之气,它是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案板上的蹄髈早已被切成了细碎猪毛,被火燎干净,然后切成花刀形状,以备入味。随后,用黄澄澄的菜籽油将冰糖熬成深色糖稀,再加入料酒、酱油等调味品和香料包,将蹄髈慢火煮至熟透后转小火焖至软烂。

回忆起那年夜饭,我还记得大家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席,大快朵颐那种肥而不腻、酥而不柴的大快朵颐。那时候,即使是最穷困的人家,也要准备一盆美味的红烧蹄髈供全家人共享。而今,每逢忌日或过年,我都要继承父亲之手,为大家制作这道经典美食,让每一次尝试都成为对过去岁月温暖致敬的一种方式。这是我对祖辈文化传承的一种态度,也是我对生活节奏放慢脚步的一个愿望。在这个快速发展时代,只有像这样珍惜与传承,不断地寻找那些让心灵得到慰藉的小确幸,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和丰富多彩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