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年纪,走进了特定的生活阶段,便会感到时间飞逝,不经意间,几年就悄然流逝。许多人,在岁月的匆忙中,在不断延伸的时空之间,逐渐远离。愈发让人意识到,真正值得拥有、经得起时光考验的朋友寥寥无几。有些人可能认为并非如此,他们会说“我性格开朗,与周围的人都能交上朋友”,或许他们会说“五湖四海皆兄弟,一切皆朋友”。然而,这仅是他们试图拉近与陌生人的关系的一种表达。在他们心底深处,他们已经将“熟悉”等同于朋友,而这正是缺乏真正友情的一种表现。真正的友谊,是纯粹而真挚的,没有猜疑和试探,说话做事,都不会有太多拘束和顾虑。如果一个人,与他周围每个人都要好,那么往往蕴含着虚假的情感,是缺乏自信的。鲁迅先生曾给瞿秋白赠予一副对联:“世间难求知音足矣,此生当以诚待之。”可见,找到知己确实不易,珍惜友伴更应如此。我越来越觉得,当人们离开了学校踏入社会,与众多不同的面孔频繁相遇时,对内心孤独感反而更加强烈。当彼此之间的话题不投机,当酒水也不符合口味的时候,有些人为了推销业务或者寻求赞助,一场聚餐便成了徒劳无功,只剩下醒酒后的孤单。而朋友,则是抚慰孤独、缓解压力的良药。
在小聚中,我们追求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更注重的是内心之间的共鸣。“绿蚁新醅酱油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面对朋友,我们应该怀有一份真诚,就像白居易那样珍视他的伙伴们,让米酒新酿,大雪即将降临,用红泥小炉子烤暖一杯,让寒冷的心灵得到温暖。这般仪式感,如同一种默契和关怀,它似乎减慢了时间的流逝,让日子变得更加精致、悠长。
当然,对于真正的小伙伴们,也不必过分讲究礼节,不必过度显摆。一桌饭菜,无需豪华;一场聚会,无需铺张浪费;选择一个普通的地方享用美食;分享一些简单但美味的小吃即可。不劝酒,不强迫三言两语,只随心所欲地享受,每个瞬间都是自然而然。
记得有一次,我被邀请参加一次聚餐,但那天我刚好加班,所以不得不推迟到第二天再去。但我没想到,他竟然耐心等待,我赶到的那刻,他已经准备好了惊喜。那时候,我才明白原来今天是我生日,他却没有提及,而是在后来的祝福中透露出来,那份意外让我内心充满波澜,为那些平凡中的善举感到敬佩。
作家李丹崖曾这样说道:少年可以放纵青年可以草率,但到了中年,对待友情就不能敷衍了事了。生命如同白驹过隙,每一个瞬间都在逃脱我们的掌控,最终我们理解到,即使只有几个忠实的小伙伴,与其轻松欢笑,与其诉说往昔,与其共享未来,也足以让这如潮水般流失的人生慢下来,让岁月沉淀下来,使我们能够品味出其中의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