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家里煮了咸粥,熟悉的香气弥漫,我会回忆起童年的艰辛岁月。关于咸粥,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段难忘的恩情。那个时代,我们生活在物资短缺、食品稀缺的年代。我常常感到肚子里空空如也,虽然偶尔能到乡下去采野菜、捕田鸡、捡河蚌充饱,但仍然经常感到饥饿无处寻求。在无奈之际,我只能厚着脸皮去姨娘家吃那份薄粮。其实,姨娘家的日子也不容易,她们多了一张嘴就要再加水,使原本不浓稠的咸粥变得更加稀薄。

姨娘家位于县城南十里的一个偏远村庄,那里的水塘形似“冂”,周围生长着许多野菱和水草,有时小鱼跃出水面。那间两间半高的小屋,一间是灶房堆放柴草和木材,一间是客堂兼过道,还有一条通往后院的人行天桥东边是一排养猪的地方,上面还有通往楼上住所的小楼梯,每踏上一步都会发出吱吱声,让人不禁紧张。

表姐长得像母亲,是个美丽动人的女孩,当她18岁时嫁给邻村的一个造纸厂工人。她总是在忙碌中展现她的温柔与善良,而我则在外面的田埂上帮忙看牛,看着它们吃得满肚子的滚圆才把它们拴好。我总是坐在门边的小矮凳上看着燕子飞来飞去,或是在门前的楝树下看着鸟雀喳喳叫。

那时候的咸粥是我度过困难时期的食物,它成为了我心中的永恒记忆。当我开始工作后,不断地想办法帮助他们,比如买红糖邮寄给表姐或是在办公室抽时间陪伴老表。当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我更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无论是送礼金祝贺孙子的大学毕业还是为孙子准备行李箱,都尽量用实际行动回报那些年来的恩情。

现在,他们都拥有宽敞舒适的新居,他们儿孙们也各有成就,看着他们幸福安康的心情,我倍感欣慰。那份来自过去的咸粥之恩,如同涌泉般不断流淌在我的心里,让我愿意以滴水之恩相报,为感激之心而存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