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五岁那年,爸妈决定开一家小餐馆。那时候的八十年代,经济刚刚起步,人们开始有了更多的消费能力。爸妈选择了一个靠近学校的小巷子,那里人来人往,每天都能看到学生们放学后聚集的地方。

我们家的小馆叫做“阮家小馆”,名字是从我们家的姓氏阮取来的。店里的装修简单朴实,墙上挂着几幅流行的八十年代海报,地面铺的是亮白色的瓷砖。在门口,还摆着几个绿色的塑料桌椅,是我们常见到的那种。

每当放学后,我都会帮忙收拾一下桌子和椅子,让客人们进出更加方便。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电冰箱,所以水果都是直接买市场上的新鲜货,有时还会有一些奇怪的味道。但是那些经历让我的味蕾变得更加敏锐,也让我对食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八十年代,这个词语总给人一种怀旧感,它不仅代表了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走进阮家小馆,你仿佛能够听到过去的声音,看见过去的人影,那种温馨和谐的气氛,让人心情舒畅。

我最喜欢的是下午茶时间,当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我就坐在吧台旁边看书或者帮助服务员准备点餐。我特别喜欢听他们讲述关于顾客的话题,比如谁昨晚看了哪部电影、谁最近买了什么新衣服等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我童年的乐趣之源,也是我学习社交技巧的一部分。

当然,不同于现在高档的大型餐厅,“阮家小馆”却以它独特的情调赢得了一批忠实客户。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用餐的地方,它还是社区中人的聚集地,是孩子们玩耍、成年人的聊天的地儿。而作为主角的小孩(就是我),也享受着这个充满活力的环境带来的快乐与挑战。

随着时间推移,“阮家小馆”的名声越来越响,而我们的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不管是在寒冷冬日还是酷热夏夜,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只要你走到这条熟悉的小巷,就能找到那间永远敞开的大门——“阮家小馆”。

下载本文txt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