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温馨的午后,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她静静坐着的手背上。他的故事最初,是关于一笔不应有的借贷。这并非她的刻薄,而是他自信满溢,未曾细思极虑地决定了这一切。为了那位买房子的同学,他四处奔波寻求帮助,而她成了他的第一个求助对象。她心中的愤怒如同滚滚潮水,将要溃堤而出。
"你脑袋里有病吗?!" 她几乎气得晕过去。那是上个月的生活费,她还给了他。他却坚持己见,不愿放弃为友人的承诺。她试图以智慧来化解这场纠纷,但无济于事。他依旧固执己见,如同山岭般不可动摇。
最终,她提出了一个方案:掏出一千元,这样算是送礼吧。但他拒绝了,说自己的忙碌比任何人都要紧,不希望让她分心。他说这些话时,那种坚定与决断,让人难以置信。
那个笔记本电脑,它曾经代表了一份深情,一次浪漫的约定。当年,她说如果能坐在床头边听音乐写作,那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候。而那台电脑,就像是一枚戒指,带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意味。在这个时候,她提出卖掉它,他的心中充满了火焰。
争吵不再仅仅是关于钱的问题,而变成了对彼此感情债务的讨论。她回忆起那些往昔的情景:顶着烈日到银行转账、陪着醉酒的他回家、深夜里喂食汤……而他则回应说,以前欠下,现在就彻底清零。
开始时,他们双方都是火爆如雷;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心变得冰冷至极。那个笔记本电脑,最终没有被出售,只留下了一段尴尬和遗憾。但他们继续维持关系,因为对方都用尽全力去修复这段关系。不过,在吵架过程中,他们都伤害到了对方,从未意识到这些言语真正的是谁所说的。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能选择远离彼此。
最后一次相遇是在网上,当她问及那本邮购书籍为什么迟迟不到时,他提议亲自前往书店购买新书。她惊讶于他的变化,从而询问:“你现在怎么对我这么好起来了?”
“因为我们现在是朋友。” 他回答道,“朋友的事儿,我一定竭尽所能。”
当家人生气的时候,你可以得到他的尊重,因为义气和守信成为了他的座右铭。而对于朋友,即使受辱,也不能轻易放过。“可以得罪家人,不可以得罪朋友。” 这句话成为他生活中的准则。而在离开那台电脑之后,她流泪了——因为从骨子里,她不想做他的朋友。不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