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马上要过年了,游子们总会望乡盼归,同时也想念家乡的美食。小陆说他想念爸爸的独家秘制糖醋小排,小隋说一提到妈妈的“两代单传”酱肘子就让他流口水,江美女说做梦都梦见老爸烧的九转大肠……各种形容词,如外酥里嫩、酱汁浓郁、肥而不腻、咸甜适中,让每一个报出来的菜名都带着魔力和幸福光芒。

作为离乡千里的中年游子,我也想念父母出品的那些“家传菜”,如酥锅、炸里脊、豆腐箱子、四喜丸子,甚至是馒头、水饺、生煎包……最家常却总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这种味道执念,或许就是美食编导陈晓卿说的:“顽固的故乡口味依赖,源自神秘的童年味觉编码……”

老爸每年过年必做的是那家的风味“酥锅”。他已经开始准备——— 采买材料,预订各种做酥锅需要的一切,然后洗择涮刷,再削切剁斩,把海带、大白菜等等一层一层码进锅内,加糖醋油盐调好,上灶熬煮。漫长的是熬煮过程,要时不时盯在灶前防止溢锅或干燥,一直调整汤水,一盯就是几个小时。

虽然酥锅并不算独家菜品,但老爸一定要自己做,说那样才有过年的气氛。在忙碌身影里,我似乎能看到小时候自己的模样蹲在灶前闻香赏味。我还记得还有那道“炸假鱼”,不过是一小坨虾皮放入鸡蛋面糊再炸,这并不是什么登天美食,只不过物质匮乏时代的小聪明妙计。但我老爸还是喜欢炸“假鱼”,可能是为了忆苦思甜,也可能是旧习难改,他好像把这当成了过年的仪式……

回溯流年,那些记忆中的年货,如新衣服零食花卉,都让我心存感激。而在我的心里,最美味的年货一定是父母出品的一道道“家传菜”。它们带着父母独有的烹调密码,把一种专属的心情悄悄根植进我的心房,成为我每年都要疯狂想念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