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每到年底,思乡的游子们都会开始望乡盼归期,同时也想念家乡的美食。小陆说想念爸爸的独家秘制糖醋小排,小隋说一想到妈妈的“两代单传”酱肘子就让他流口水,江美女说做梦梦见老爸烧的九转大肠了……这些菜名,每一个都带着魔力,亦闪着幸福的光芒。
作为一个离乡千里的中年游子,我也想念父母出品的那些“家传菜”,什么酥锅、炸里脊、豆腐箱子、四喜丸子,甚至是馒头、水饺、生煎包……最家常的,却总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我知道,这种执迷于故乡口味,是源自神秘童年的味觉编码。
老爸每年过年必做的一道“酥锅”,好像离过年还有一大段日子,他就已经开始准备——— 采买材料,一层一层码进锅内,然后熬煮几个小时。其实酥锅并不算独家菜品,但老爸一定要自己做,说那样才有过年的感觉。在忙碌身影里,我似乎能看到小时候蹲在灶前闻香赏味,那个时候脸被炉火映得通红。
还有那著名又不那么著名的小炒鸡蛋和炒饭,用一些简单食材却可以烹调出令人难忘的情感和满足感。我的母亲总是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用尽全力去创造一次次家庭聚餐,让我们围坐在一起享受这份温暖与满足。我始终记得那些充满爱意和希望的声音,那些让我感到温暖而快乐的心情,都来自于母亲对美食以及对家的无限热爱。
回溯流年,我们发现那些记忆中的美好时光,其实都是由父母所烹饪出的那几道精心制作的手艺所构成。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它承载了我们共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纽带。当我走访各地,看遍风土人情,也许能够尝试新奇的大众食品,但心中最深刻的情愫依然与父亲亲手烹制出的“炸假鱼”相关联。那片油焦边缘上的虾皮碎屑,不仅代表了经济困难时代的一抹幽默,也是我童年的回忆之一,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它都不会消逝。
回到现在,我或许无法像当初那样随时呼唤他们,但是通过不断追寻那些曾经共享过的人生点滴,我相信那个久远的地方,以及那个久远的心灵,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将再次相遇。这就是为什么我坚信,即使身处异国他乡,只要有这些无价之宝——我们的“家传菜”,即使隔阂万里,也能让我们的心灵紧紧相连。我怀揣着这样的愿望,不断向往着那遥远而熟悉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我的故事,有我的未来,还有我们的“家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