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秋,我踏上了前往水乡周庄的旅程,那里的小巷和古老的建筑让我仿佛回到了一个遥远而又熟悉的地方。在那里的每一家店铺,都陈列着令人垂涎三尺的“万三蹄”——红烧蹄髈。这些蹄髈用油炸至金黄、外皮酥脆,色泽鲜亮,就像我的童年一样,让人忍不住想起那些温暖而美好的记忆。

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他是一位在乡间厨房里工作多年的厨师。无论是婚礼还是丧事,只要有喜事发生,他总是被邀请来掌勺。他的菜肴简单但精致,大荤讲究浓油赤酱,口味重得让人回味无穷。他擅长制作油炸肉丸、糖醋排骨和红烧羊肉,但最让我心仪的是他那烹制得恰到好处的红烧蹄髈。

小时候,我们家并不富裕,但每逢节日或者特殊场合,父亲都会带我去市场买些鱼或肉作为庆祝。我从小就对吃东西有着极高的热情,也因此学会了很多烹饪技巧,这都是受到了爷爷影响。

乡间生活淳朴而热闹,每次大型活动都会请很多亲朋好友来参与,用流水席这种方式共享欢乐。我常常坐在旁边看着他们忙碌地准备食物,而我则在旁边观摩学习。特别是在看爷爷如何专注地将一块块猪腿处理干净,将它们切成几道花刀,以便入味时,我就感觉自己也能做出同样的美食来。

当我们回到家中,那只大蹄髈已经被清洗干净了,它们会被放在案板上等待处理。我清楚地记得,在那个冬季寒冷的时候,祖父将冰糖放入锅中慢慢熬化,再加入各种调料和香料,然后放进蹄髈内,最终炖煮数小时,使其变得既软糯又不失嚼劲。这份辛勤与耐心,是任何现代快餐都无法比拟的。

随着时间推移,当我们的家庭聚会开始时,我成了负责点燃烟花的人,而不是那个能尝试新食物的人。但这一次,当大家决定轮到我做饭时,我意识到这是继承家族传统的一个机会。我决定使用所有曾经见过我的祖父用过的一切方法,不仅仅是因为爱,也为了确保这个传统能够延续下去,即使没有祖父在身边。

十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聚首庆祝祖父去世十周年之际,一群亲人围坐在一起谈论关于他的故事,其中包括他烹饪出来的一系列美妙佳肴。当大家提及那些难忘瞬间时,他们眼中充满了怀念与感激。而就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生活是否忙碌,有一种东西永远不会消逝,那就是家庭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我们共同创造出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