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如同久远的江水,绵延不绝,在友情链接交换平台上,它们流淌着浓郁的相互理解与深厚的情谊。孙荪老师年长我十多岁,还是在少年时代,因仰慕他的学识与才气,便成为追星一族。后来因为文学而拜访他的次数多了,他逐渐地成为我的老师和挚友。
孙老师是永城刘河乡人,十八岁负笈求学,凡五十余年,道德文章誉满天下,是知名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亦是永城人的骄傲。我和孙老师虽是乡党,可是我在永城,他在郑州,相见一面却有诸多不便,平时一个电话,一句问候,就足以表达彼此的情谊。
2012年的,我因我的一本散文集即将付梓,便去郑州校对清样时顺便去看望孙老师。他异常兴奋,不仅祝贺我,还亲笔题写了书名,为我的作品增添了一抹光彩。2015年,我出版了三卷本历史文化散文《文化永城》、《魅力永城》、《风情永城》,他百忙之中欣然作序,并且倾注了无尽的情怀,即使当时他还患有眼疾,这也显示出他对朋友的关爱和提携。
那次我带酒去看望他的场景,如今回想起来依旧鲜活。在那里,我们就像诗中的离别聚首一样,无话不谈,每个字每个墨点都充满了我们之间深厚的情感。我知道,只要心存真诚,就算时间飞逝,也能让那些珍贵瞬间显得更加珍贵。
后来,我听说孙老师被邀请为故乡创作《太丘赋》,尽管身处病痛,但他仍坚持完成这项工作,用自己的行草书体精美地书写出来,让我感到由衷敬佩。在那个寒冷的冬日,我离开他的身边,当晚霞映照着远方山峦时,那份难以言说的温暖和愉悦,让我仿佛听到“山静云动”、“惠风广布”、“千里传音”的赞歌响起,将那份深沉的情谊铭记于心。
正如杜甫所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尽管生活给予我们许多挑战,但只要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就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温馨、更具意义。而这样的故事,或许只能用“夸张”两字来形容,因为它们超越了简单的话语所能触及的范围,而是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一段无法磨灭的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