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岁月,友情演唱会:孙荪老师的酒香与我相伴,一如潮汐,波涛汹涌而永恒。虽然我们不常相聚,但那份深厚的情谊,就像久陈的美酒,每一天都变得更加醇厚。
记得初识孙荪老师时,他已是少年时代便负笈求学的文学巨匠。我在他的世界里迷失自我,成为追随者中的一员。后来,我们因文学之缘多次交往,他逐渐成为了我的师傅和挚友。
孙老师,是永城刘河乡人,以十八岁便出仕求学至今五十余年,被誉为文学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的大家。他是我心中的骄傲,也是我心灵深处不可磨灭的存在。
尽管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我在永城,他在郑州,但我们的友情却如同电话间隔短暂的情感交流,即使彼此远离,却能感受到对方的心跳。2012年的春天,我携着即将出版的散文集前往他处校对清样时,我们重逢了。他热情地为我的作品题字,将其增添了无限光彩。
2015年,我出版了《文化永城》、《魅力永城》、《风情永城》,这三卷历史文化散文集。而孙老师不顾眼疾之苦,为其作序,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故乡和朋友无尽的情怀。这段时间,不仅充满了提携与关爱,更是见证了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情谊。
一次偶然之间,我带着远方朋友送来的两瓶美酒,以及酂城糟鱼,这些都是对他的致敬。在他面前,我仿佛看到了杜甫笔下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再次见面就像参加商朝一样珍贵。午餐时分,我们的话题纷繁复杂,而那些话语却像是空气中的花香,让人忘乎所以。一晃半个小时过去,那种亲切感和共鸣,如同飞逝的河流,无声无息地掠过心头。
当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那一刻,一首古诗浮现在脑海:“山竹绕茅舍,庭中有寒泉。西边双石峰,引望堪忘年。”那个瞬间,便想起那句著名诗人的名言:“德不孤必有邻”。正是这样的精神支持,使得每一个日子都显得如此充实又值得铭记。
直到红日西坠,当我们分别时,那份特殊的情感,就像孕育于老土里的葡萄酒般,在时间长河中沉淀出独特芬芳,只等待未来某个夜晚被重新发现。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温暖,一种超越世俗的人际关系,它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方,都有这样的人,这样的友情,如同星辰一般璀璨,不容忽视。不知何日,再次相遇,或许只需要一杯佳酿,就能重温那份难以忘怀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