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生命中错过的朋友,就像古惑仔友情岁月里那一串串无法弥补的遗憾,仿佛数不尽,涵盖了我们青春每一个转角,每一次失落。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要好到什么程度?下雨天打一把伞,宁可自己淋湿的多一些,也不想让对方浇到。就是这样的感情最终也不了了之。很遗憾。

分隔开情谊的,不是岁月,而是彼此没有坚持的心。小学毕业,我们上了不同的学校,再然后她不再上学,而我一直上学。联系自然就少了。大概大学之前,还偶尔串门一起玩。但是大学之后,我一年回去两三次,每次都很匆忙。而她也不在家。出去打工,回来的时间不定期。渐渐地,也就疏远了。当我大学没有毕业的时候,她结婚了。不幸的是,没有得到通知,所以就没有去。在后来见面,她家宝宝已经会走路,而我还没有结婚。那时候见面,有一种尴尬存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客套几句算完事。

回头再看一眼背影,都觉得生疏得像一个陌生人。这一切,是因为文化的差异、生长环境的不同和交友圈的差异,让两个人的关系渐行渐远,最终不了了之。我觉得很遗憾,但这种友谊只适合曾经的岁月。当我们长大,我们之间所谓的情谊变得淡薄,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不再相互理解。

如果强求,一直刻意保持联系,最终也可能不了了之,即使付出很多,却收获甚少心理落差会让我们失去前进的动力。我还有其他要好的朋友,每当我回到家乡,我总会努力主动联系她们。但她们主动找我的次数越来越少。一开始大家过年时聚在一起玩,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都不再寻找机会与我重逢。这一切都是成熟带来的代价,因为忙碌,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它们似乎都不足为惧。

但其实,如果对方真心把你当作朋友,那些理由根本不会出现。我习惯于听从自己的想法,看待自己喜欢看到的事情,从未深入思考,这是否真的如是我所见?等到受伤到了极点,我才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问题,是缺乏深入了解和发现问题的一颗心,却又缺乏抵抗风雨挑战勇气初中的时候也有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互相支持,对彼此讲义气。但随着时间推移,小小插曲不断,让我们一度难以容忍彼此,但最终还是化解过去,现在依然保持着微信上的交流。

步入高中时代,无论如何也没能建立起牢固的人际关系,大家各自忙碌,没有太多闲暇时间去交往。而进入大学,则是一场关于真实身份展现的大舞台。在那里认识的人总是戴着面具,但是随着接触逐渐加深,这层面纱便被揭开,大多数人展现出了他们真正的一面。这让我感到惊讶,同时也学会接受这个变化。

尽管如此,在这段漫长而复杂的人生旅途中,我始终保留了一份对纯真的友情怀旧。不过,当寝室里的室友成为真正要好的伙伴时,那份单纯却迅速褪色,逐渐变成了遥不可及的事物工作之后,与同事们接触虽然频繁,却几乎无缘发展成为亲密无间的情谊除非你们离开公司,或许有一两位能够跨越职场界限成为真正知己。但即便如此,也只是维持一定距离更为稳妥和明智。

因此,无论是在哪个阶段,如果想要丰富我们的生命,更应该采取求同存异的心态与他人交流这样,你才能拥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情感支持者,并且能够共同成长。如果你现在正处于类似状态,请改变你的做法,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每一次新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