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分享伞雨,不愿意任何一方受湿。这份感情最终不再续写,是因为彼此没有坚持下去的心。

时间带走了我们的小学生活,我们上了不同的学校。她选择了另一种道路,而我继续前行。在大学期间,我们偶尔重逢,但我的忙碌与她的不定期归来,让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当她结婚时,我未被告知,错失了见证美好时刻的机会。再次相遇,她已是母亲,她家宝贝儿童步履自如,而我尚未踏入婚姻的殿堂。尴尬感笼罩着我们的交谈,只能以客套结束。而当我目送她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一个陌生人的身影。

文化差异、成长环境和交友圈,都让我们渐行渐远,最终不了了之。我感到遗憾,却也明白,这份友情只适合曾经的岁月。当我们长大,差异化为无共同语言。我把这份美好留在心底,便足够。

若强求维系,一直刻意接触,最终仍然不了了之,有时候甚至觉得付出多而收获少。心理落差会削弱我们的前进动力。我还有其他要好的朋友,每次回家,都是我主动联系她们,而她们主动找我的次数稀少。不断出现各种借口和阻碍。

从初中的义气到高中缺乏时间,再到大学的心机时代,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人际关系。但是,没有人能够预测哪段友谊将成为记忆中的珍珠,而哪些却随风飘散。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一种隐藏自己的本领,却未能培养起抵御风雨的勇气。

虽然有些关系至今保持良好,但更多的是因疏离而无法挽回。在工作场合,即使同事之间建立深厚的情谊,也难免会面临分手或变质。这让我反思,如果早日学会求同存异,或许生命中更丰富的人脉与故事可以编织。但现在,只能铭记那些错过的友情,用它们作为成长的一课,为未来的人际交往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