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我与一位深情友人共度了雨幕下的时光,那份情谊如今却已杳无踪影。岁月匆匆,彼此渐行渐远,却未能坚持到底。
我们曾是不同的学校里的小小知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选择了另一个道路,而我继续前行。在大学时代,我们偶尔重逢,但生活的节奏使得我们的联系变得稀疏。我未能及时参加她的婚礼,只能在后来见面时感受到那份尴尬与失落。
文化差异、成长环境以及交友圈的不同,使得我们逐渐成为陌生人。虽然当初的情谊美好,但随着我们的成熟,它们也逐渐消散。我还有其他要好的朋友,每次回家都刻意去联系她们,但他们主动找我的次数少之又少,最终不再有联系。
我们习惯于听自己想听的话,看自己想看的东西,从不反思,这是否是我所见到的真相?等到受伤之后,我们才会醒来,发现这些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是因为没有深入了解和发现问题,是因为缺乏抵抗风雨的心志。
中学时,我也有几个讲义气的朋友,即便有小插曲,也最终成为要好的伙伴至今仍保持联系。而进入高中之后,没有收获新的好友,因为大家都忙碌各自的事业。在大学时代,则是心机横生的时代,每个人都带着面具,不知道何时会揭开真实的一面。
尽管我认为学校里的友情纯真可贵,但我选择放弃它们,因为我只需要一个室友级别的亲密关系。而工作后的同事关系,更难以发展为真正的友情,除非你们不是同一家公司,不然还是保持距离较好。此外,有些交心但结局不佳的情况也让我深刻反省。
如果把求同存异纳入交往法则,我们将拥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但是我选择只跟性格合得来的朋友,这其实很不值得。很多朋友对你的人生都会提供帮助,你无法看到的事实,他们会提点你,所以改变自己吧,让我们的人生中充满更多珍贵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