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有两类姑娘,一类是被父母逼婚,走进相亲的模式,然后与条件相当的男士约会,几个月后顺利步入婚姻殿堂。另一类姑娘则是恋爱至上,只愿意与自己谈过、认识多年的对象结婚,这种感情历程充满了挑战,有时长达十多年才取得成果。

无论哪一种选择,都能找到幸福的终点站。前者通常能够避免许多感情上的困难,因为年龄和经验让她们对幼稚行为有一定的抵抗力,而没有经历深刻爱情,也就不会产生爱情带来的副作用。比如是否在情人节送花,或是在生日准备特别礼物,是否记得结婚纪念日,陪伴时间够不够,以及是否将对方放在首位等问题,她们都不会因为这些而死活要求。

阅历可以让人变得聪明,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这是一种克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她们甚至都不敢过多追问他的过去,以防破坏这个平衡,因此努力维护气氛,学着相敬如宾,只做好分内的事。当然也会有争吵,但这些争吵无非就是生活中的小事,如如何掀起马桶盖、回家去哪里或者共同分担家务琐事等。

后者则认为视爱情如生命,对伴侣的要求更高,他们希望得到满意的回报,因为他们相信这种回报是理所当然的。这就像父母对你倾注了太多希望,对你的要求也就越严格。你可能很努力,但没达到他们期望,就会令他们失望。而这种要求更多地存在于精神层面上,比如他有没有耐心哄她,有没有在她生病时表现出关心,有没有担心她的安全?

每当一方提出分手,那往往只是试探对方的情感深度。一段感情中,说分手并不是真的想结束,它只是一种试探,看看对方是否真诚挽留。在这场游戏里,每个人都知道规则:删掉联系方式、拒接电话,说狠话。但即使如此,当一个人的耐性耗尽,再好的游戏也会腻,你不能永远玩同一个游戏吧?

泼出去的话和水一样,是收不回来的一样。当你骄傲地说出“我们分手”时,你真的有勇气低头请求再次尝试吗?往往不会,那些遗憾就会成为一生的痛苦。而那些女孩,在最脆弱的时候,最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最容易敏感,对男人的要求也就越苛刻。但只要有一丝理解和宽容,即使关系出现裂痕,也能修复过来。

因此,无论你们相爱还是相知,我劝各位不要轻易提起那两个字——我们分手吧。如果你们真正了解彼此,他可以依靠你,你千万别作假动摇。那时候,如果他真的想跟你在一起,他绝不会放弃。他曾展现给你的真实面貌,他的脆弱,他的无奈,他的心酸,你应该珍惜它,而不是因为这些来吵架或许胜之不武。如果你们真的是相互依存,那么不要随便提起那个致命的话语。不需要告诉世界每一次“我们分手”,因为每一次结局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