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在青春的日子里都有过这样的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牵着最爱的人,在亲友祝福的目光中,一步步走向牧师。你望着他,眉眼充满着无限的柔情和幸福,一句“我愿意”,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然而,在现实中,这样的梦想并不总是能实现。有人做过一个计算,我们这一生中遇到真爱的概率大概是四万分之一。遇到真爱的比率太小,可结婚的群体却很多。我们在和亲友不断博弈中节节败退,最终败下阵来;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自乱阵脚,宣告坚守失败。
为什么我们明知这个人不是我们的真爱,还那么心甘情愿地说服自己和对方共度余生?
因为我们是人啊。自私,自欺,这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人啊。我们都害怕孤独终老啊。大多数时候,结婚的目的不是因为我们的爱情走到了这步。而是我们需要一个人,需要这个人陪我吃饭陪我睡觉,需要这个人和我拥抱牵手接吻,需要这个人帮我完生清单,需要这个人在我老的时候陪伴在病床旁,不至于奋斗终生到头却一堆白骨无人知。
02
要了解一个人需多少年?要敢与之厮守需多深入了解?我们在爱情里肆意挥霍;却在婚姻上偷工减料。学生时代恋人的谈话持续了三年五载,都很常见,那么漫长的情感历程让对方成为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03
表叔家的哥哥急切地想要结婚。他其实也没多大,只是在同龄人的孩子们都三四岁了,他没有文化、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好,但家里人们担心如果再耽搁几年就只能打一辈子光棍了。
04
后来,我看到表叔家的门口停了几辆车,是有人带姑娘来相亲。一问才知道,那个姑娘不久前还走了一次。我估摸那次可能没看上吧。但几天后,我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订婚了。我明白,不少速成婚姻都是这样开始。
05
而当那些“合适”的男女被选定时,他们之间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情感纠葛,因为他们甚至可能连名字都不记得对方曾经提及过哪些词汇。在这种背景下,“理智”成了衡量两个人是否适合结合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是一场精确科学般的事务,没有任何浪漫色彩可言,只有冷冰冰的事实考验。
06
但即便如此,有些勇敢者还是选择跳出这场游戏。在他们看来,这世界虽然残酷,但至少还有自由。而且,即使不能找到那个完美的人,也不必为此感到绝望或悲伤,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不可复制的地球上的奇迹,而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探险,无论结果如何,都值得珍惜。
07
于是,当你站在面对选择时,你会想象自己未来的样子。你会想象自己的伴侣,你们一起度过怎样的日夜,你们共同创造怎样的人生的记忆。但你的思考被现实打断——这是一个社会给予你的期待,是一种压力,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你必须遵循它,无论你内心真正希望什么。如果你不同意,就必须学会妥协,如果无法接受,就必须学会放弃。当所有这些事情发生时,你会意识到,对于许多事物来说,我们所谓的情感只是表面的涂层,它下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情感联系。那份深沉的是社会化、习俗化、传统化的一种力量,它要求你成为某种模板中的角色,而非你的真正自我。当一切结束,你将发现,那些关于永恒与忠诚、承诺与信任的话语不过是在讨论如何维持这种稳定的关系状态罢了,而不是寻找内心深处的声音或追求真正的心灵连接。此刻,每个人的故事似乎都变得平淡无奇起来,每个决定似乎都像是一个重复进行的小剧本,其中角色已然确定,没有变化可言。而当最后回顾整个旅程时,您将意识到,您所经历的一切,并非真的属于您,而仅仅是社会对于您的期望所致演绎出的故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