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悉的岭南地区,她是一名新闻部编辑。在这条职业道路上,她与同事们多是通过电话交流,虽然两个单位相邻,但直到有一年夏天的一次外地开会,他们才有机会面对面见面。那天,他们约定,如果一方看见一个人身着红色T恤、戴着大檐帽,那就是另一方。另一人则需身穿旅行服装、戴眼镜,这样就能彼此辨认。
岭背负着沉甸甸的旅行包,微微前倾走来。她瓜子脸小鼻小眼,小嘴,配上一副大眼镜,一笑间显得既秀气又有大气。
我好奇她包里沉重的原因:“你把什么东西都带了?”她回答说,只是书籍和跑步用的物品。
“跑步?”我问道,“你身体不好吗?”
“我身体不佳,每日晨跑五千米出汗冲澡,无忧无虑。”她微笑着劝我也试试。我却担心我的体型瘦弱,不适合长时间运动。岭邀请我跟她一起去外地,我接受了挑战。
第二天清晨,我们五点半开始奔跑。我紧随其后,但很快便无法跟上她的步伐。她终于放慢脚步,让我们的行进变成散步。我承认,即使每日坚持,也难以维持这种状态。风雨无阻,是她的座右铭。而对于失去孩子后,她必须保持这样的生活节奏,以治愈妊高症后的后遗症。
岭曾经因为妊娠引产损失900克儿子,而今已成为一家报纸的副总编辑,大刀阔斧改版,使报纸焕然一新。她将这份工作视作自己的孩子般珍惜。丈夫是一位儿科医生,对待病童如己出,他爱的是那些没有归属的小生命。他写下了一段感人文字:他喜欢孩子,从大学毕业时选择儿科,但命运没有给他一个属于他的孩子,却让他照顾无数生病的孩童。他用这些孩子填补自己内心深处缺失的地方,将他们视为己出。这份博爱,如同妻子的坚韧不拔,与世隔绝于悲伤之苦,而是用行动向世界展示出来。
读完这些文字,我感到心中涌起热泪。这是一个关于爱与坚持、关于无法言说的痛苦与超越自我的故事。一路上的奔波,就像她们的心情一样——永远在寻找那个未被发现的方向,勇敢地迈向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