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红烧蹄髈:回忆与传承中的情感共鸣
在金秋的水乡周庄,数不尽的店铺里摆满了那道闻名遐迩的“万三蹄”——红烧蹄髈。这些熟透、油润、色泽诱人的蹄髈,不禁让我想起了逝去十多年的爷爷。那位身为乡间厨子的爷爷,每次家家户户的大事都要请他来掌勺,他的手艺深受当地人喜爱。
我最喜欢的是他的红烧蹄髈,那是家的味道,是温暖和记忆的载体。小时候,我常被邀请到那些聚会中,看着大人们一边忙碌,一边谈笑风生。我总是跟随着爸爸站在厨房门口,吸收着那个热闹而又充满爱意的地方。
但我知道自己并不适合待在繁忙的厨房里,而是在自家小小的厨房里学习制作这道美食。我还记得那次年夜饭时,案板上的一只大蹄髈早已被处理干净了,切成几刀,以备入味。接着,在大铁锅中倒入黄澄澄菜籽油,再放进冰糖熬成深色的糖稀,然后加入料酒、酱油、醋及食盐,以及葱段、姜块和辣椒,这些都是制作好的调料包里的香料。
最后,大火煮上两个多小时,小火焖烤一个多小时后,这道“发财肉”炖好。在我们家乡过年时下午四五点钟开席,我们必须等待最年长的人——我的爷爷用筷子轻轻拨下一颗酥脆的小块肉来尝试,然后再由爸妈动筷,我才能开始享用。这份等待让每一口都更加珍贵。
虽然吃完晚餐之后剩下的大骨棒归于我,但那种对美食追求纯粹享受的心情,却是我永远难忘的一个经历。在亲人离世后的岁月里,每隔十年一次返乡祭拜,都有机会重温那些过去岁月中的味蕾记忆。而今,我决定继承这一手艺,让这份传统文化继续流传下去,为后来的孩子们带去更多关于家的故事和幸福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