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荪老师的友情,如同久酝酿的美酒,岁月交加,愈发醇厚。我们虽然不频繁相见,但那份情谊早已在心中根深蒂固。孙老师年长我十多岁,当年的仰慕与追随,使他成为我的文学偶像和挚友。
孙老师是永城刘河乡人,他少年时便负笈求学,一直致力于文学评论、散文创作和书法艺术。他的才华横溢,在文化界享有盛誉。他虽身处郑州,我却能感受到他对我的关怀与支持。
2012年,我关于永城的散文集即将出版,顺道去郑州拜访孙老师。那次他异常兴奋,不仅祝贺我,还亲笔题写了书名,为我的作品增添了光彩。在这期间,我们之间不仅是朋友,更是互相提携、关爱和期望的伙伴。
2015年,我出版了《文化永城》、《魅力永城》、《风情永城》,而孙老师即使当时还患有眼疾,也特意为此撰写序言。这份坚持与付出,是我们友情最真实的一面。
为了取序文,我带上了远方朋友送来的两瓶酒,以及永城市产——酂城糟鱼。当我到达他的家中,他笑颜满面,即便身体不适,也未减一分一毫的热情。我想起杜甫诗中的“今夕复何夕”,感慨人生聚首之乐,对彼此的情谊倍感珍贵。
后来,孙老师受邀以赋体形式写下《永城赋》,并亲手书写,以传递故乡文化给世人。这背后的辛勤工作和牺牲,是对故土敬意的一种体现。而那幅唐诗句:“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更是我俩心灵交流的象征,无需千言万语,便能表达深切之意。
如今回首往昔,那段岁月里,我们之间流淌着浓浓的情谊,就如同这杯杯美酒,让我们的友情更加珍贵与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