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要好到什么程度?下雨天打一把伞,宁可自己淋湿的多一些,也不想让对方浇到。就是这样的感情最终也不了了之。很遗憾。

分隔开情谊的,不是岁月,而是彼此没有坚持的心。我上了不同的学校,她也不再上学,再然后她出去打工,回来的时间不定期。我大学毕业时,她已经结婚了,没有得到通知,所以就没有去。她家宝宝已经会走路,而我还没有结婚。当我们见面,有一种尴尬存在。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能客套几句算完事。

文化的差异、生长环境的不同、交友圈的差异,都导致我们的关系渐行渐远,最终不了了之。我觉得很遗憾,但这种友谊只适合曾经的岁月。当我们长大,我们的差异导致我们没有共同语言,把这份美好留在心底,就已足够。如果强求,一直刻意地联系,最终也是不了了之,或许还会觉得付出很多却收获甚少。

心理落差会让我们失去前进的动力。我还有其他要好的朋友,每次回家都刻意地去联系她们,但他们主动找我的次数少得可怜。原因简单,不是工作忙,就是没时间总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和阻碍。在开始的时候大家过年都会聚在一起玩,但渐渐地,就不会再找彼此了,因为成熟,因为忙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我们习惯听自己想听的声音,看自己想看的情景,从来不想深入了解问题,发现问题。一颗善于隐藏的心,却没有强韧抵抗风雨勇气。在初中也有很要好的朋友,我们讲义气。但步入高中,没有收获好朋友,每个人都忙自己的哪儿有那么多时间用来交朋友?

当步入大学,是心机时代开始认识的人总带着面具,渐渐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你感到惊讶,同时也学会习惯。在轻松一点的大学生时代,我们终于有时间做些别的事情。我还是单纯了一点,对为人处世学到了太多太多,但是伴随着成长代价,我也老了一点,在看待事情时,再也没有当初那样的单纯。

其实,我觉得自己,即使工作以后,也未遭遇大学那样多勾心斗角可能是我不好意思说话宿舍分成了两派,我保持中立,看似自由但实际成为排挤对象,这就是我大学感受到的事实。不过学校段落中的友情虽纯真,但我觉得还是算了寝室里的室友,有一个要好了,那就够了,只是不再联系各自天各一方寻找想要东西所以逐漸遠離至於工作後接觸到的同事們,只能稱作同事,並無過往學生的培養來源,因此難以發展為真正友誼除非你們不是同一個公司,不然還是保持一定距離比較好

许多时候,你们之间交换心声虽然频繁,但是结局并不好。这便是我所说的那些年,我们生命中错过的一些潜在伙伴们。那时候,如果能够求同存异,那么我们的社交圈将更加广阔,更重要的是,将帮助你不断成长。但现在回头看,它们不过是一串串留言代码般淡淡存在于记忆间。而那些真正珍贵的情谊呢,它们被藏匿于遥远的地方等待着被重新发现,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都值得我去珍惜和维护。如果你对此类故事感兴趣,请继续阅读以获得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