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朋友,就像友情链接一样,支撑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当我们回头看时,却发现这些链接已经被岁月和彼此的心态所断开。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有一个特别的朋友,她是我最好的伙伴。当天气阴沉时,我宁愿独自面对雨水,也不愿让她受湿。这样的深情,最终却随风而逝。遗憾的是,不是时间流逝,而是我与她的联系渐渐淡漠。

小学结束后,我们各奔东西,上了不同的学校。而后,她选择了另一个道路,而我继续前行。我偶尔会回家,但她通常不在那里等待。这种疏远就这样悄然发生。当我尚未毕业之际,她已步入婚姻的殿堂。我无从知晓,只能目送她的背影,那种尴尬难以言喻。

文化差异、生长环境以及交往圈子的不同,让我们的关系逐渐拉开距离,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感到遗憾,但也明白,这份美好只适合那段青涩岁月。当我们成熟,每种差异都带来无法沟通的壁垒。如果强求保持联系,或许同样无果,甚至可能觉得付出多而收获少。

心理落差让我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我还有其他亲密的小伙伴们,每次回家,都是我主动寻找她们。但她们很少主动联络。这一切,因为忙碌或是各种理由而告一段落。在开始时,我们会聚首过年玩耍,但随着时间推移,即使过年也不再相聚,因为成熟、因为忙碌,因为各种原因——其实,如果对方真心当你为朋友,他们不会有这么多借口。

我们习惯于听自己想听的声音,看自己想看的情景,从不曾思考,这事实真的如我所见吗?直到受伤到一定程度,我才醒悟过来,原来都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没有深入了解问题,没有发现问题。我们有一颗善于隐藏的心,却缺乏抵抗风雨勇气。

初中的日子里,我也有个要好的朋友,他讲义气。那时候,有些小冲突,但是随着关系的加深,我们成为真正要好的伙伴至今仍保持联系。在高中时代,由于大家都忙于各自的事业,没有多少时间去交友。而大学则是一场心机游戏,一开始认识的人总带着面具,最终露出本性,我惊讶又学会接受。

大学生活虽然轻松,没有沉重学业,所以有更多时间做其他事情。不过,我还是有些单纯,对人处世学到的太多太多,但这也意味着我的心态老化了。当我观察事物时,再也没有那个单纯的时候。我认为即便工作后,也没有遭遇大学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可能只是因为说话不够得体宿舍分成了两派,我保持中立,被排挤成了外人。这就是我的大学经历之一。

尽管说学校时代友情纯洁无瑕,但我觉得还是算了寝室里的室友有一个特别要好,也足矣。不再联系,每个人追求自己的梦想,使得我们渐行渐远至今如此。此外,在工作中,与同事们相处虽然频繁但很少发展为真正友谊,只有离开公司之后才能真正称作朋友。不然,即便是关系良好的同事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也是明智之举许多同事间交流内心的话题,可结局并不理想这是那些珍贵但已逝去的朋友们他们曾经给予我的帮助和提醒现在看来,那些帮助和提醒仿佛遥不可及

所以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应该改变你的交友方式,请记住:生命中的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一笔财富,你需要努力去理解并珍惜他们。你可以通过展现出愿意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态度,将这些潜在的一笔财富转化为宝贵的人生资源。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将发现你的社交圈子变得更加丰富,你的人生旅程将因此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