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悉的岭南时光里,她是一名新闻部的编辑。工作繁忙,电话通话频繁,但直到一次外地开会,他们才有机会面对面相见。那天,为了避免认错人,她描述了自己头戴大檐棒球帽、身穿红色T恤的样子,而她则是肩背旅行包、戴着远视镜的人。不料,他们在报社门口一眼就相认了。
她的旅行包看似沉甸甸,但实际上装满了跑步必需品。她解释说,每天早晨五千米的跑步能让她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尽管我觉得她的体型并不符合“身体不好”的形象,但她坚持每日晨练。
我好奇地问:“你哪儿不好?”但她没有具体说明,只是说每次跑完后,都能排出烦恼,让身心倍感放松。我则表示自己过于瘦弱,不适合长时间运动。她邀请我跟着她一起跑步,我却被她的专业水准所折服,在短时间内就跟不上了。
我们最终变成了散步伴侣。我了解到,她曾经遭受过妊高症和引产带来的痛苦,也失去了生育孩子的机会。丈夫是一位儿科医生,对孩子充满热爱,这段创痛似乎成为了她的永恒之痛。
岭开始了十年如一日的晨跑,她说这能帮助治愈妊高症后的后遗症。而现在,她担任了一家报纸的副总编辑,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使得报纸焕然一新。在博客中,我读到了她关于爱与关怀的话语: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却用毕生的热情去照顾那些需要帮助的小生命。这份博大的爱,是给予而非获得,它超越了亲子之情,更接近一种人类间共有的善良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