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两次聆听廖静文的报告,初中和高中时分。虽然当时年幼,不能深入理解她提及徐悲鸿时的哽咽情绪。直到2002年,我再次见到了廖静文,她已是八旬高龄,却依旧拥有一头乌黑浓密的发丝、光滑白皙的皮肤和清秀五官。她的紫色上衣让我赞叹,而她坦言:“悲鸿最喜欢紫色,所以我常穿紫色的衣服。”
尽管她的听力不佳,需要戴助听器并且我的声音必须大声而迟缓,但廖静文展现出强大的记忆力和清晰思路。她讲述每件事都从头至尾,从容不迫。
在1945年的末期,廖静文与徐悲鸿结婚前,为了解除与蒋碧薇之间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纠纷,徐悲鸿承诺给予蒋碧薇100万元以及100幅画作。这段日子的劳累最终导致了他的早逝。在提及蒋碧薇时,即便是温婉如她,也透露出愤怒与轻蔑的情绪。
当徐悲鸿去世的时候,廖静文仅有30岁,一位年轻女子独自踏上了漫长的人生道路,再发展新的情感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事。但是我选择不触及这一部分,更出于对廖静文以及对徐悲鸿的尊重。不过,在谈论这段经历之前,她主动提起了一段关于其他感情经历的事情。我只是简单地问她,有没有遗憾,这个问题原本指的是,她把一生都献给了徐悲鸿,但自己的理想未能实现,是不是会感到遗憾?然而,她回答说,有遗憾,而且那份遗憾竟然是一段非与徐悲鸦相关的情感经历。
一次火车旅行中,他们遇到了一个军人,他成为了他们家的一位朋友。他对她的好感逐渐转化为爱意,最终他鼓足勇气向她表达。当他被接受后,他们结婚。但是生活并不幸福。廖静文始终怀念着徐悲洪,对他的思念日益加深。她感觉对方没有像承诺那样理解并尊重这些感情。在失望中,他们离异了。
在分享这个故事时,廖静文的声音颤抖:“明天我会直接告诉你,这就是我一生最遗憾的事。”
做过许多采访,无论面对谁或听到什么样的故事,我总能保持冷漠客观。而此刻,我却感到眼眶湿润。这份伟大的爱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如果黄泉之下百年之后我们能够再相见,我想要哭着靠在他的胸前,用五十年的思念诉说给我心中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