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的怀抱中,我目睹了一幕意外的场景。几天前,当我疲惫地结束了长时间的加班,回家途中,单元门前的草坪灯映照下,一辆车静静停放。我透过车窗玻璃,看到了一个男人,他斜躺在后座上,抽着烟,低沉的声音随着歌曲传出——别让我一个人醉。
这位男士与他的妻子被描述为郎才女貌,他们夫妻生活似乎完美无瑕,但我却隐约感觉到一丝不协调。这份美缺乏一种书卷气,是一种文化底蕴的匮乏。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好奇:有些人为什么会选择独自留在车内,而不是急切地回到家中分享一天的情绪?
有时候,我会思考的是那些看似幸福但实际上各取所需的夫妻,比如曾经的一个同事,他们是凤凰男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工人。在他们身上,没有共同语言,只能看到互相利用,这种婚姻状态让人感到困惑。
年轻时,我们追求荷尔蒙带来的吸引力,但随着婚龄增长,我们开始关注灵魂之间的碰撞。而如果两颗灵魂无法达到同高,它们就会变得无聊、寂寞,即使外表看起来多么般配。
灵魂契合往往发生于相同层次上。周围的人们有很多这样的夫妻,他们可能不懂得太多,却能傻傻相守,一起度过幸福的一生。这就像我的爷爷奶奶,他们恩爱至极,不懂经济也不懂,但是他们能够一起买菜做饭,与邻居交流生活。他们是尘世里最普通的一对,却拥有深入的话题,那种恩爱源自于灵魂相配。
两颗相配的心灵,将一生都在彼此恋慕。《浮生六记》中的芸娘和沈复是一对青梅竹马,在封建社会几乎算得上“自由恋爱”。结婚后的他们情意绵密,无论何处遇见,都要紧握双手凝视对方,如蜜月期一般永恒。此刻沈复将图章刻成“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红字归丈夫白字归夫人。
然而,有些女子深夜哭泣,有些男子半夜孤独高歌,有些人安慰下班不愿回家的同事。这些人的悲哀并非没有伴侣或家,而是在频道上的隔离。一人的孤独可怕,但两个人的孤独更令人忧虑,因为所有感情走向终点,最终拼搏的是赤裸裸的心靈共鸣。
维系婚姻需要心灵碰撞,如果没有心灵共鸣,则更可能选择分开;若有,就只能勉强维持。如果说柴米油盐构成了基本生活,那么精神上的树木则是共同成长所必需。而真正幸福的婚姻,不仅仅满足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层面的互补与理解。他想,她知;他说,她懂;他未言,她亦然。她眼神,他微笑,都能心领神会。这就是那种情感纽带牢不可破、命运难以割裂的情侣、良友和知己——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在这种连接下,每个瞬间都是珍贵而充实之举,因此好的婚姻,就是灵魂一生的相配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