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到了不能随便跟人讲自己年龄的阶段,但按人生的成长时期看,我还算年轻,而且依我的性格和经历,同龄的追求者也不在少数,但不知什么原因,至今却一桩好事未成。我男孩子们之后总结说,我就是喜欢比自己年纪大得多的男人。本来我是很不屑这种说法的。可有一日,俺娘突然之间之间之间冷不丁冒出一句:你的那些同学不是都挺好的吗,随便挑一个就行,可千万别找年纪太大的!这话着实让我吃惊不小,难道这真是某种我自己都没有感觉的潜意识?细细想来,心底里倒也生出些许赞许。
与同龄朋友一路,无非是互敲竹杠吃大饭,偶尔唱唱歌,爬爬山,泡泡吧,一起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长时间不见,我们会有点想念,但是见得频了,又觉得烦。我喜欢他们,却没有对其中任何一个人产生过那种依恋和爱慕。我们在一起似乎就是为了玩闹和消遣。如果大家在一起什么都不做地过上一天,就连心里也麻酥酥的,不知道怎么办。
而我过的第一个无所事事却又心旷神怡的下午,是和那位“大哥哥”度过。他是一个英国人,比我大20多岁(看起来远比实际年龄年轻),曾流浪过许多国家。我们因为工作干系熟悉,又因为工作发展了联系。那天,他提议找个清静的地方坐坐,我们去了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在那里,我们各自阅读书籍,一边享受着悠闲时光。一杯咖啡换了一杯,每个人都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他偶尔帮忙续满我的水杯,此外没有什么言语。但当落日从窗外射入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释然和舒适,这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情感。
他温柔地看着我,只是说:“饿吗?想吃点东西吗?”那一刻,我有些触动,从未有过的情感涌现出来。我比较容易对比自己年龄稍大的异性产生爱意,并非因为被他们深厚阅历激起崇拜,而恰恰是因为遇到“大哥哥”,他们更为绅士、耐心详尽,与同龄男孩相比,他们更关注别人的感受,更擅长处理与人交往中的互动,而不是自顾自夸夸其谈、大快朵颐。
毛头小伙子当然也很可爱,但他们更适合成为生活中的玩伴或密友,却不是恋爱对象。我不知道更多女孩如何理解“爱”的字眼,对我来说,“爱”意味着安全、温暖、协调和甜蜜。渴望被庇护,被宠爱,而畏惧被抛弃或伤害,因为父母忙碌,所以早早独立生活;修理电器、拿冲击钻安壁柜都是易如反掌的事,以至于有人评价,说跟着我就没必要寻找男朋友。
这种情况下,对普通情感的人际关系,我很难一下子把注意力转向“爱”的意义:生活看起来并不缺少什么,没有需要支撑,都没有恋人的渴求。不管是以前同学还是现在同事,都没让我感到甜蜜而温馨的情愫,让人觉得熟悉得几乎无感觉。这让一些女孩儿开始思考,他们是否能找到那种心理上被“罩”的感觉,它无法用行动解释,只能以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形容,有时候是一两句扎心的话,有时候是一个似意料之外又并非完全意料之内的一瞥。你是在面对一个人,但却分明觉得你面对的是一页完整但尚未翻开的大书,一段久远但尚未结束的地球岁月,一篇即将落幕但仍需继续写作的小说,你读它却总觉得永远有些地方无法完全理解……就像那个英国人,他照顾你,却让你一点也不觉察;他体贴你,却让你丝毫也不觉尴尬。这正是我所追求分寸与体贴的地方,也正是我所倾向于简朴化感情到只关注两个人的交往。如果你真的是这样,那么真正重要的是他的品质,不论他的年龄如何,或其他,那还有何须讨论?
自《松霞恋》公布以来,这类话题引发了广泛讨论。不过对于我来说,最重要不过简单地把这样的情感纯粹化,将其简化到仅仅作为两个人的交流。如果真的能够如此,那么谈及此事还有何需更多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