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雅婷
我想讲三个朋友的故事,在我认识的绝大多数正常人中,他们算是运气不错的,仿佛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来得容易点。作为非理论派、非机场畅销书体系的成研习者,在日常生活中我更相信活生生的个体案例,为什么想说他们的故事?是因为我隐约在这几个互不相识的朋友身上闻到了某种熟悉的味道。
男一号是我同学的同学。据说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头脑也未见得聪明,上学时基本是那种无限被欺负的货色。但我认识他是因为他当时是我的老板。除了开会之外,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忆苦思甜,以及无数次地反问我:“你说,在我的同学里,我现在是不是混得最、最有钱的?”——这是实情。我只能点头称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风险投资,大约800万美元,从此走上了富裕之路。后来我们评论他,只要你想发财的话,并且愿意为之努力,你一定能发财。他是一种一切事情都为赚钱让路的人,但偏偏懂得取舍。在学生时代赚了第一笔6000块的时候就敢拿出5999块去送礼,这种人都是狠角色。
就好像洛克菲勒将自己比喻成笼中的狮子,看什么都是肉,看什么都想咬下来一口。
男二号是一个诗人。他非常洞悉人心,对此,他表示:自己从小是在一个大市场里长大的,讨价还价、眉高眼低的事儿看多了,一眼就能看出别人的情绪变化,这没什么可难。这对写诗和做生意,都不是坏处。他非常了解世间万物,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是一种很独特而强大的能力,让许多普通人才望尘莫及。
女一号是我小学、中学、高校好友。她总是一副随性轻松,不拘泥于俗世规则的人,她自认为只要她开心,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她既不考虑长远,也不会过度担忧结果,只要这一刻满足她的欲望,那么她就会全力以赴去实现它,无论如何都不放弃。如果有人告诉她这条道路上充满困难,她只会笑着回应:“那又怎样?生命太短暂,我们应该尽快享受。”她的每一次行动似乎都是对生活的一次挑战,每一次挑战都是她向世界展示自我的机会。而这种坚持与勇气,使得她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同时也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和赞赏。
后来我们找了一词形容这类人物——“动物本能”。他们拥有一种维持生存本能,有时候甚至超越理性思考。当面临选择时,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直接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情,而忽略其他可能性或长远目标。这使他们在现实竞争中占据优势,因为他们能够迅速作出决策,没有犹豫和疑虑。但如果要求他们拥有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或许需要更多时间去培养这些连接,这对于一些具有“动物本能”的人们来说显然是不切实际也不符合其生活方式。
所以,如果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你首先需要具备这样的特质——保持饥饿才能保持成功。你不能停下脚步,即便是在舒适区,也不要停止追求。如果你的内心仍旧渴望更多,那么你已经站在正确的一条道路上,因为只有不断前进,你才能真正达到成功的地步。而那些停滞不前的灵魂,则无法触及这个高度,最终只能沉淀于历史의尘埃之中,被时间所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