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人们常说“朋友是麻烦出来的”,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真理。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年轻人结婚时不得不依赖朋友帮助购买日常用品,如立柜、沙发、自行车等,这些物品都需要购物票,更别提电冰箱和电视机了。在那个时候,有许多相声作品讽刺了不正之风,比如高英培和范振钰的相声中的人物“万能胶”、“果头儿换料头儿”等,这些形象至今仍然是相声中的经典。
当时那种功利性的交友方式,是因为资源稀缺和行业垄断导致的土壤。有些人以认识多少“垄断行业”的人为荣,但这种交友方式显而易见地带有功利性。因此,“多个朋友多条路”的话在很长时间里被挂在嘴边,但大家清楚其中所包含的强烈功利性。
即使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土壤让功利友能够生根发芽。有些人死心塌地地想要进入所谓更高层次的圈子,他们认为加了某些人的微信,就自然成为圈子的一员。但实际上,这完全不是这样。当你没有足够实力,与圈子里的成员匹配价值时,你那些所谓的“朋友”、“熟悉的人”,只能是一种虚幻的情景,它带有极强攀附属性。
现在网上还有很多关于如何建立有用的人脉圈、如何一月构建优质人脉圈等付费课程。不过我对此持怀疑态度。在我看来,只要你自身足够强大,不必刻意去寻找“人脉”,真正值得你珍惜的人会主动来找你。如果你的能力不足,无论你如何努力建造起来的所谓“圈子”,都是像沙上的塔一样短暂且不可靠。
苏东坡拥有一群遍布天下的朋友,他与五行八作、三教九流都能产生共鸣。这意味着苏东坡可以找到与他共同点,同时也能容忍彼此间存在的问题。他永远能够找到与好友共同的地方,同时也知道放下分歧。这也是他交友境界的一个体现:求同存异。他能够理解并欣赏黄庭坚这样的不同性格,并且两人成了挚友,即便他们开玩笑嘲讽对方字体样式,也从未放在心上。
交友当然需要谨慎,但也不应过于苛求。《世说新语》记载了管宁割席绝交华歆的情况,并非基于重大矛盾或观念冲突,而仅仅是因为两个人同时发现了一块金子的细节处理不同。这显示出管宁对于君子的标准,以及他对华歆逐渐失望的心情。而华歆后来成为了三国时期重要人物之一,其清廉和品行得到历史诸位尊敬者广泛赞誉。
富兰克林曾通过写信借阅书籍获得一个资深国会议员为其提供支持,从而改变了自己的政治命运。这说明读书是一个跨越阶层、高雅兴趣,可以成为两个不同背景但相同追求者的桥梁,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交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