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情的文章:孙荪老师,一个特殊的情感的源泉。我们虽不常见面,但那种深厚的友谊就像美酒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醇厚。我对他有仰慕之心,他则成为了我的老师和朋友。孙老师是永城人,从十八岁便独立求学,一直到五十多岁,为文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是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他是我乡党中的骄傲,我们之间虽然隔得远,但通过电话彼此问候,便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情谊。

2012年,当我准备出版一本散文集时,我去郑州校对清样,也顺便拜访了孙老师。他异常兴奋,不仅祝贺我,还亲笔题写了书名,为我的作品增添光彩。后来,我又出版了一部三卷本历史文化散文《文化永城》、《魅力永城》、《风情永城》,孙老师即便患病也抽空为我作序,这让我感动至深。

在一次拜访中,我带上了两瓶远方朋友送来的酒和酂城糟鱼,孙老师笑颜满面,将这次聚会比喻为杜甫诗中的“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表达了我们重逢后的喜悦和无话不谈的心情。

当河南省作家协会决定设立创作基地于太丘古镇时,他们恳请孙老师题匾,“太丘书院”,他欣然应允,并邀请我们一起开怀畅饮。这段经历让人感到温馨而难忘,就如同孜孜不倦探讨艺术与研读古籍,使他的退休生活充满韵味与智慧。

最后,在红日西下的黄昏,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一想到这里,就想起那首诗:“山竹绕茅舍,庭中有寒泉。西边双石峰,引望堪忘年。”友情如酒,它越陈越香,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