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欢迎阅读与收藏。
不是因为电影《囧妈》我才想与父母的关系,而是《囧妈》戳中了心尖上的某个点,让心里的想法不吐不快。为什么过去有一句流行话是:有一种冷叫妈妈让你穿秋裤,有一种吃叫妈妈觉得你饿…… 妈妈那种超越边界的爱、无微不至的爱,源自于她心里“我是你妈吗,我是为了你好”的坚如磐石的理念。 而,孩子却并不这样认为,他总是在他自己的世界里设立了一座看不到对方的心墙,每一次想要靠近,却又被自己推远。
你上一次拥抱你的母亲是什么时候? 这真是一个大问题,在这个忙碌而充满压力的时代,我们似乎很少有机会停下来拥抱我们的亲人。就像十年前,你可能还记得在母亲生日那天,你给了她鲜花,她却生气地说:“还不如买些大白菜回来,不能吃不能穿的大件东西干啥?” 第二年,不买花了,你带她去饭店吃饭。她却说:“自家人跑那里吃啥饭,有那钱在家里能吃好几顿……”跟她解释说:“今天你生日就不劳动了,只要享受吧。” 她却说:“这不是让你们做饭吗?” 好吧好吧,那次虽然没有开心,但后来他们已经学会接受这种生活方式,并且开始享受家庭聚餐时光。
慢慢地,他们学会理解彼此,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情。而我们也渐渐地明白,无论多么成熟或独立,我们内心深处仍然渴望着那个温暖而安全的地方——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如何沟通、如何理解,以及如何用最简单的情绪来表达最深沉的情感。
作为孩子,当我们拥有自己的思想开始时,就会有抗争与叛离的心态。但每当将母亲驳得哑口无言时,她总会有句话等待着:“我是我为你好的,当娘还有什么可以害你的呢?” 那个时候战争就是一场未知形状的手足之战,它比任何语言都要强烈,比任何冲突都要持久。
所以,当我们成为了父母,却在想,“这孩子如果他再听话一点儿该多好啊,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让他玩的时候他才玩,成绩永远都是第一流的……”岂不知,这个社会之所以进步,就是因为人“下一辈不怎么听上一辈的话”。 这就是一个矛盾,永远无法调和,因为时代在变迁,而我们的价值观也随之改变。
真正懂得这一切的人们,将会发现,与父母之间代沟并非不可逾越,它只是时间的一部分,是岁月累积下的印记。直到某一天开悟过来的瞬间,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到父母所用的所有努力背后隐藏的是多少份关怀和牺牲。当那些曾经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的人,一旦站在回家的路口,看着身后的城市灯火,那份错失感便油然而起,他们终于明白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其实并非如此重要,只需要平静地看着眼前的景色,用慈悲的心态去接纳一切安排给我们的命运。
或许,最终,每个人都会学到怎样与他们亲近的人相处;小的时候,我们自我意识尚未觉醒,与父母是一体、依赖、完全信任,但当我们拥有“我”的意识逐渐清晰之后,便开始尝试以各种方式逃离他们“控制”,矛盾便此展开。随着知识增长及外界了解增加,你将越发发现父亲母亲“不可理喻”,然后更加叛逆,更不要跟他们交流,一意孤行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处理事务,即使也有南墙撞头破血流的时候,也从未考虑过回头。这正如那句话所讲,“向着不同方向奔跑的人,在彼此眼中身影越来越模糊”。
但实际上,却不知道他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遭遇过哪些委屈、承受过哪些苦难;或者,他们所有出发点不过就是让我们绕过那些曾经遇到的坎坷道路。你是否曾经执迷于相信自己能够掌握一切,或至少比父亲更“能”,而忽视了这些潜移默化的情谊?
最后,或许,最终真相就在于:即使孩子无法理解父亲母亲习惯性的行为,而父亲母亲亦无法纠正孩子的一己之见,这两者之间只需互相适应,以一种恬静的心态平衡彼此,从容接受这一切变化,就像滨江那样留给我最珍贵友谊,如同锦州高中一年六班纯洁友谊一般历久弥新。我愿意用我的生命记录下这段友情,用我的文字传递下去,为那些忘不了童年的朋友们写下最美丽诗篇。在这个复杂世道里,我知道有些东西可以遗忘,但那种深刻融洽的情谊,则永远不会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