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励志经历经历范文(一般6篇)
当我们反思并对生活有新的看法时,我们常常会写下一段经历。 这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案。 那么我的经历应该怎么写呢? 这对于每个人来说一定是非常痛苦的。 以下是小编搜集的袁隆平励志经历千字样文(一般6篇)。 欢迎您分享。
袁隆平的励志经历1
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理论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翻阅国外资料,了解孟德尔、摩根等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 他为我们这一代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立身立国,终身学习,爱岗敬业,工作在第一线,遇到困难决不退缩,遇到挫折决不屈服,坚守岗位。 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乐于贡献,振兴我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于上别人阶梯的合作精神。 袁隆平院士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始终着眼大局,从困难出发,顾全大局。 因此,每一个项目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的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将研究小组发现的野生材料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国内18个研究机构,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快速实现。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该有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前启后,倾听大家的声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预见性工作的。 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全公司、各部门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服务好项目。 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打造环保行业领先形象。 最后,我们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风、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谦虚豁达,不造作; 他作风简单,关心他人; 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 他体现了关心国家、人民、造福人类、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勇敢面对困难、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创新精神。 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坚持和奉献深深地激励着我。 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誉并不显赫,我们的地位并不高贵,我们的收入也不富裕,但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却是极其崇高的,所以我会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社会价值。 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精神不仅激励了我们,也净化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地贯彻落实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各部门的工作,认真学习节能环保新技术、新知识,努力把握节能环保领域的新动态。为全球环保事业,拓宽知识面,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环保装备质量,打造一个工程、一座丰碑。 同时,更好地组织部门员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员工文体活动,关心员工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用各方面的标准不断鞭策和完善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袁隆平的励志经历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 试验田收割后,种粮大户王华勇告诉他,5号田面积599.1平方米,即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即亩产1307公斤。 当他想按照当时的“25%折扣”来计算自己的亩净产量时,袁隆平谦虚地说:“我们不用25%的折扣,我们用72%的折扣吧?” 这样,水稻收割后,经过干燥、除杂,按照标准水分加权平均,平均亩产相当于亩产926.6公斤。
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或许不算什么大事,但对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意义重大。 袁隆平用了四年时间,将杂交水稻亩产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 从700公斤到800公斤,又用了4年的努力。 但现在亩产900公斤的目标已经从800公斤实现了。 袁隆平已经奋斗了7年。 可想而知,在此期间,每增加一公斤产量,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都要付出无数的努力。 如果袁隆平在接受的时候稍微做点操控,甚至是视而不见,他的1000公斤目标也许就同时达到了。 但不仅如此,袁隆平不仅全程远离验收专家组,还主动要求验收专家组放弃常见的“25折”,采用“72折”的净产出率。 这样的改变,袁隆平的成绩也突破了900公斤,但总成绩也“打了折扣”。
我们中国人一直有“好事可大而不小,坏事可小而不可大”的“传统”。 对于一个人的成就,不仅可以“伟大”,甚至可以“养”、“形”,哪怕是“注水”,人们也能理解。 因此,很多英雄模范在出现之初鲜有非议,但一旦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就很难掩饰自己的缺陷。 尤其是所谓的奖项和奖杯,如今饱受诟病,主要原因就是成绩的内容不那么真实。 根据袁隆平的声誉和贡献。 且不说成绩上的“折扣”,就连袁隆平的成绩单中,都包含了1305公斤的“毛重”。 就连国家也是凭着这样的成绩单来奖励他的。 估计普通人也没什么怨言。 因为按照袁隆平的贡献来看,他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的奖励限额。
也正是袁隆平对自己成就的“打折”,才造就了中国科学界独一无二、光彩照人的袁隆平。 袁隆平,中国科学家。 他对社会的贡献和获得的回报足以让他晚年享受无尽的奢侈,更不用说奔波在田野里了。 然而我们看到,袁隆平虽然已经80岁出头了,但额头仍然很短。 在稻田里忙碌,更不屑于奢侈的生活。 他是中国最富有的农民,但他也可能是在世界上最艰苦环境下工作的一流科学家。 但袁隆平表示,这么多钱拿去做什么,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 开豪车、穿奢华衣服、系鳄鱼皮带有什么意义? 我从来没有超过两千块钱。 给我吧,我不要。
事实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与自由、淡然处事的态度,让他对成就和荣誉有着非凡的理解。 人们常说,一切都可以被愚弄,但胃却不能被愚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食物,你就会挨饿。 如果水稻达到亩产900公斤,可以解决全球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如果产量的增加不是真实的,数千万人可能仍会挨饿。 而袁隆平对这一成绩的“打折”,意味着这份成绩单得到了巩固,意味着不仅可以保证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不被“打折”,而且还可以绰绰有余。 他不仅对自己有如此严格的要求,对他所带领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一定要放下名利,不畏困难,刻苦学习”。 我什至提出: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的首要条件就是你要到田里去。 如果你害怕下田,害怕吃苦,我就不接受你。 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 都是基础的,但是在计算机里,米是不可能在书本里长出来的。 这种认真求实的精神应该成为中国科学家的“座右铭”。
袁隆平的励志经历3
经过一夜的焦急等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今天顺利通过亩产900公斤的世界纪录测试。 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向媒体透露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超级种子”的秘密。
2011年9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世华带队的中国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验收专家组对位于雷锋的107.9亩“Y两优2号”进行了验收湖南省隆回县杨谷岙乡村。 在超级稻试验田进行现场抽签验收。 程世华次日公布的验收结果称,这片100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标志着我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目标取得巨大成功。
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大规模提高粮食产量一直是各国的目标。 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了水稻高产育种计划。 只有日本在4.5分钟的小面积上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杂交水稻规模化产量达到亩产900公斤,这始终是世界杂交水稻历史上无人达到的高峰。
上世纪以来,袁隆平领导的中国科研团队先后于1999年和2005年成功攻克了大面积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超级杂交稻两项世界性难题,使中国保持了在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袁隆平的励志经历4
国电集团党委、国电科环集团党委号召党员干部开展向伟大科学家袁隆平同志学习活动,并印发了《袁隆平传》一书。 怀着崇敬和好奇,我开始阅读这本政治书籍,然而,它的传奇色彩、丰富的内涵和感人的事迹立刻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想一口气读完。 袁隆平同志的传记,他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和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崇高品质。
学习袁隆平,首先要学习他不畏困难、为国家、为人民、为事业勇敢奉献的精神。 袁隆平对祖国、对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 他常说:“科学研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如果不爱国,你就会失去做人的基本原则,你就不是科学家。” 作为一名科学家。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党员,我站在环保工程的第一线。 我要把个人理想与国电集团的环保事业和国家民族的目标统一起来,把人生的追求与国家的环保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我们要结合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实践,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始终跟随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向前移动。
二是学习袁隆平院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 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和李森科的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眼界开阔,翻阅国外资料,了解了孟德尔和摩尔。 基于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趋势,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 他为我们这一代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立身立人,一生学习,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奋斗,遇到困难决不退缩,遇到挫折决不屈服。 ,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不懈。 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乐于贡献,振兴我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袁隆平的励志经历5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的“农民本色”——瘦削的身材、微微驼背、平头、过时的衣服、泥泞的双腿。 但获得首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的却是他。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他不仅引起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也引起了人们对大奖的出现和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广泛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规模推广两系杂交水稻的生产和应用。 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已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行法增产5%-10%,续写“东方神米”新篇章。 章节。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达到了农业部设定的第一阶段目标,突破了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理论极限产量。 。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股市第一只以科学家命名的股票。 袁先生说,他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利用基因技术培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在2005年实现大规模推广。
先后荣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Rink基金会“兰克奖”、“拯救世界饥饿奖”美国芬斯特基金会的。 获得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食安全奖”等八项国际奖项。
他的成就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民的粮食问题,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世纪世界饥饿问题的法宝。 世界甚至将杂交水稻视为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的励志经历6
“为了养活更多的人”袁隆平91岁离开,大师倒下,全世界哀悼。 他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 “民族脊梁”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杰出贡献改变世界。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 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地将水稻杂交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他发明了“三系”杂交籼稻,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 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了世界60%人口的粮食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是显着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 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他们饱受困难和挫折。 无论情况如何,祖国和世界的血液始终在他的体内流淌,他的青春洒落在田野里。 他仍在孜孜不倦地攀登超级杂交水稻的顶峰。 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经历过很多质疑、失败和挫折。 他一直努力工作,不怕吃苦,不断开拓新天地。 他那句“科学研究怎么会失败呢?” 一直激励无数科学家参与游戏科学竞赛; 他的那句“做科研不怕冷嘲热讽,也不怕别人说你与众不同”一直激励着青年学子勇于创新。
高尚的情操令人钦佩。 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脚踏实地做人。 他无数次拒绝了国外的高薪邀请,因为他知道他的根在中国,杂交水稻的根在中国。 尽管名声大噪,但他始终不忘初心。 他永远记得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和梦想,永远记得将杂交水稻推向更高水平的坚定不移的追求。 对待成绩,他很有人情味,常怀感恩之心,把杂交水稻的成就归功于党和人民。 生活中,他既不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也不把个人财富视为负担。 他曾经看过几遍关于豪华车的新闻,但仍然选择了普通车去试车场。 “如果你总是想着享受自己,你怎么会关心科学研究呢?” 这就是他的生活态度。
人已逝,但精神永存。 袁隆平杰出的一生,就像他最心爱的种子一样,深深地埋藏在后人的心中,让人们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 只有种子好,水稻才能根深叶茂,才能硕果累累。 “草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世界”的两个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将激励更多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科技兴国,未来可期。
【袁隆平的励志经历与经验范文(共6篇)】相关文章:
袁隆平的经验(总7篇)11-18
铭记袁隆平的经历与经验范文12-01
看袁隆平经历(总6篇)11-17
关于袁隆平的事迹和经历(总7篇)11-17
关于铭记袁隆平爷爷的经历(综述6篇)11-18
袁隆平事迹范文(选5篇)11-18
缅怀袁隆平的优秀经历和经验范文(选8篇)11-18
袁隆平的事迹与经历400字11-17
看完《袁隆平》(总10篇)06-18